一群跟风嗯嗯嗯的,我也是无语了。我们来详细说说副业刚需怎么开始的吧。副业一直都存在,曾经我们叫斜杠青年。
就是填写履历的时候会加很多斜杠,很多职业
我们都在尝试别的可能。改善自己的生活
最早起源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
毕竟毕业生艰难求存,不多来点副业真心不好存活
而自从疫情过后,一部分人发现主业公司停滞了之后,莫名的副业开始红火了
于是,幸存者偏差开始,无数人待着放大镜放大了这一效果
你看某某某,拍短视频月入十万。你看某某某,带货月入几十万。。。
我想澄清一件事:有能力的人,换个平台依然是头部。而普通人,换个平台依然是被收割的韭菜,韭菜它换个盒子依然是盒子。
关于这个例子我能找出无数个,很多头部区域的人士,人家在进入短视频,带货,自媒体,手工、艺人等等等等行业之前都在各自的领域有了一定的建树。直白点说,人家摆脱了温饱线,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或者说很多都是专业团队,专业人士的运作成果。你抱着两本《爆款如何打造》的运营书临时抱个佛脚,我也不敢说完全没有用,万一碰上个练武奇才呢。
但是在你主业那么多年都做不成的情况下,另开副业,想弯道超车,难度之大,怕是就像学了三年计算机,结果找了一个开挖掘机的工作。(虽然都是机)技能,人脉,资源全部推倒重来。
聪明人可以试试从主业衍射出去做一些相关的,譬如摄影师跑跑外卖,反正拍照也得出去跑嘛。开玩笑的啊。说正经的,从主业衍生出去找自己相关的还是比较容易的。毕竟有一定资源方便起步。
另外,理财才是王道。疫情期间白酒价格大跌,我买的基金。疫情结束一波飞起。我虽然卖的早,但是还是赚一笔,然后医药基金低点入,最近又抛了赚一笔,然后现在银行不景气,又顺手入了银行的基金。反正茅台五粮液、医药公司、银行不可能关门,回暖是迟早的事情,趁低点下手,学学理财不香?
如果没有财礼,捯信息差啊!你看看马云,到现在一个工厂没有,中国最大的信息贩子。信息差是从古至今赚钱的不二法门。一线城市的朋友看看一线城市有啥东西新出现的,想想三线城市可不可以普及。
再说个我身边的例子,在北京,原来一个拍淘宝的摄影师,几年前在行业圈拍照发现了拼多多,然后回乡,在乡下弄了个小作坊。喝酒的时候和我们说,刚做那时候买布料,找七大姑八大姨做T恤,一件衣服成本6块,加和快递谈的价格江浙沪3块到3.5元。快递远一点就赔钱,拉平均值,每件衣服9.9包邮,赚0.3~0.9元之间。靠着一件衣服赚几毛钱,月销二十多万。成功在北京三环外付了首付。真实案例。这就是信息差,先下手的吃肉。什么是风口我做什么,转不了大钱我也能蹭个热度。
你的思维和财商决定了你的现在,不是说你多开个副业就发家致富了,你信不信有人开副业还是赔钱搭时间白干的?
说跑题了,为什么那么多人要找副业?
谁不想自己多赚钱啊?就这么直。这么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