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发现豆瓣继续了上次改版的思路,得寸进尺,把友邻动态中的书、影、音也一并分离出去,不顾因此而给老用户造成的诸多不便,更加彻底而决绝地迈向了Facebook跟Twitter。我觉得豆瓣这个小动作非常愚蠢,它除了进一步表明豆瓣向流行靠拢,力求吸引更多微博型低端新用户来取代老用户之外,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这既与广告无关,也很难说因此便能刺激那些只把豆瓣当作统计工具的潜水用户的参与积极性,却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老用户的浏览困难——“书影音”独立出去后,那些不话痨,不时常说个不停的友邻动态几乎永远也看不到了。
但与这个小变动同时出现的还有一个大变动——豆瓣小站华丽登场。我不知道这是不是豆瓣开放应用平台的第一步尝试,但这却是除广告之外一个非常新颖的盈利平台。目前拥有小站的都是商业用户,包括已出版作者们。对商家来说,小站与先前的商业“主办方”一样,可作为营销平台,开办投票、抽奖等活动,发布信息,直接与用户进行交流。豆瓣作为营销平台,可向商家收取一个固定的营销费用。
对作者来说,小站可以成为一个新颖的作品发表平台。自从电子图书登场后,出版界的一个大趋势是绕过传统出版商,以极低廉的价格直接在网络发布作品,直接面向读者收费。豆瓣小站中“中长篇”、“短篇”等分类完全可作为面向读者的内容销售平台。考虑到豆瓣不是晋江,一个科技公司不可能雇佣大量编辑审查发表内容,小站进行销售的图书可以限制为已经或将要实体出版的作品。豆瓣读者向豆瓣交钱购买积分,自行选择在哪位作者的小站上花费积分。读者可以只购买一章,也可以某种折扣价购买整本书的内容,还可以选择购买更高价格的传统纸质书。网站收钱后与作者按比例分账,两相繁荣。
豆瓣音乐人板块也可以完全并入豆瓣小站。音乐人可以在小站发布专辑,出售单个歌曲。豆瓣用户花费积分购买歌曲或整张专辑,甚至还可选择购买音乐人提供的相关周边商品,比如签名照、写真集、演唱会门票等。盈利后豆瓣也与音乐人按比例进行分账。
Facebook的真正繁荣是在开放应用平台,允许第三方软件商在其平台上发布多种应用获利而开始的,这与iPhone与种种第三方App齐头共进携手致富的大方向也是一致的。豆瓣小站,应该也是豆瓣迈向盈利性开放平台的第一步。豆瓣应该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小站的建立、完善与繁荣上,努力把平台建好,拟妥收费模式,为网站激动人心的盈利新时代到来而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