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试图在不影响用户感受的前提下,探索商业化路径。 (冯飞/图)
豆瓣苦熬八年,有人气,无盈利。从书影音市场到社区化,再到电商,豆瓣探索商业化,小心翼翼,却步步艰难。
豆瓣埋头八年打造一个“乌托邦”,却突然做起了电商。这被很多粉丝质疑为急功近利,而对豆瓣来说,商业化是个迟早要突破的瓶颈。
2013年10月,豆瓣上线了“东西”频道。获得分享商品权限的豆瓣用户,可以在豆瓣上分享某个电商网站或店铺的商品,如果有人购买,豆瓣能分到一笔钱。
因为这个动作,很多朋友向龙宇发问:为什么豆瓣要做电商?有盈利压力?
龙宇是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BAI)董事总经理、豆瓣的投资人。3年前,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联合挚信资本和红杉资本一起投资豆瓣5000万美元。这是目前豆瓣最大一笔融资,此前两轮融资豆瓣拿到了1200万美元。
“我们肯定没有着急让豆瓣去赚钱。豆瓣是中国唯一一家在国际上找不到对标的公司。我们对投资豆瓣有耐心。”龙宇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对标”是投资圈的一个专业术语,“找不到对标”,说的是在国外找不到豆瓣同样模式的公司。在中国互联网行业,所有稍有名气的公司,商业模式基本都复制自国外。大到阿里巴巴、百度和腾讯等巨头,小到优酷土豆以及人人网等二线网站,无一不是照搬国外赚钱模式,而且也最终确实赚到了钱。
唯独豆瓣,2005年成立至今,一直坚持着“精神文明建设”,把豆瓣打造成了龙宇眼中“中国新兴中产阶级所有媒体消费和非物质层面的精神讨论平台”。8年来,豆瓣对赚钱这样的“物质文明建设”很少涉足。但从2012年开始,豆瓣的商业化突然加速,并在2013年出人意料地介入电商导购这个跟豆瓣“气味”不太相符的领域。
2004年12月,北京朝阳门外豆瓣胡同附近的星巴克。几乎每天下午,30岁出头的陕西人杨勃都会拎着一台已经掉漆的PowerBook(苹果历史最悠久的笔记本电脑),埋头编程几个小时。
那时的杨勃是一家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企业的首席技术官。当时他在这个公司已经待了4年,算是公司的创业元老之一。
编程并非杨勃的本行,他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去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攻读物理学博士。1998年加入IBM担任顾问科学家,从事的是下一代磁记录设备的计算模型工作。
有一天,他将一台新服务器命名为“佛罗多”(Frodo),为佛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