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单独列,其他几个列一块,这样才合适。
微博单独列是因为,微博是个富二代,完全是老爹新浪各种导流和砸钱养出来的,君不见初期从新新浪博客导了多少流进来,而且明星粉丝这个套路也是原先新浪博客玩的很溜的了,只是在微博上又玩了一遍,正好当时twitter被强饭否别掐,如果饭否没有被掐估计有些事还真不好说。而腾讯网易搜狐微博开始发力的时候新浪微博已经基本确立了他的地位了,用户形成习惯了,就不好撼动了。
豆瓣知乎果壳三个都是白手起家的一代,bilibili没用过,不表。
这里面,豆瓣知乎和果壳的模式又有细微的差别。
豆瓣知乎是纯正的UGC,而果壳以前只能算是半个UGC,这其中差别主要体现在豆瓣知乎是完全意义上的用户创造内容,没有编辑这种职位,只有运营对内容整理输出,而之前的果壳更像某种门户类型的,很多内容是编辑输出或者挑选,不是纯用户创造内容,由于编辑和用户的体量差别,这两种的天花板高低差别比较大,也就注定今天这种流量差别的局面。
重点来说说知乎和豆瓣,都是纯正的UGC,UGC分两种,一种内容型,就是你沉淀的内容对后来者有用,比如知乎的问答豆瓣的影评书评,这种要做的就是保持社区纯洁,然后不断积累内容,内容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形成壁垒,这种壁垒别人很难打破,豆瓣和知乎的区别是积累的速度,豆瓣创建在古老的web1.0时期,没孵化器没大佬,积累慢,到现在十来年,多少网站兴起了又湮灭,比如51比如开心比如强弩之末的人人,而豆瓣靠他的内容积累吸引着用户,却一直独善其身活到现在,这就是内容型UGC的力量,回到题主的问题,就是:一开始找好自己的定位,然后积累内容,初期的内容甚至都是内部员工自己折腾出来的,但是只要能慢慢积累,慢慢吸引外部人员参与贡献最终积累到一定程度达到指数增长,而知乎背后有孵化器有开复老师,仅四五年已然一方诸侯,这就是现在互联网的速度。另一种是社区型,就比如刚刚说的几个,51开心人人微博算半个,这种用户创造的内容,对后来者没有特别多的直接吸引,这种在国内大都火一阵,但是不长久,总结起来,还是内容型的比较适合国人。
=====分割线======
有人说用户体验,这个的影响有限,UGC社区都是容易形成马太效应的地方,最主要的就是内容壁垒,用户体验容易抄,但是内容壁垒抄不了,用户最主要人的是内容,用户体验次之,这就好比一盘好菜,用户体验就是装它的碟子,好的碟子自然是相得益彰,一般的碟子也不大会影响菜本身的美味,豆瓣的用户体验以前真的很屎,一个流量这么大的社区,很多icon居然都是原生icon,但是奈何它内容在那里用户也不会因噎废食。再说知乎,之前的app做的也是渣的了,不过新版就很赞了,有了内容壁垒,你有大把时间优化体验,而且体验这种,说真的只要懂的人,迭代几个版本就迎头赶上了,不懂另说。
其实我觉得,影响比较大的反而是内容体验,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比如充斥着各种软文硬广文淘宝店广告,各种营销用户,这种就是作死了,典型的如微博...知乎和豆瓣在垃圾信息清理这块就做得不错,这种东西就像杂草,不加管控的话再好的花园慢慢也就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