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D·S独家投稿,授权游戏葡萄发布。
一个很久没联系的远房表姐突然在微信上找到了我,很急。
“弟,我家孩子天天打游戏,也不学习,眼瞅着中考都不考了,还说以后要去靠打游戏挣钱,咋整?”
我坏笑:“年轻人喜欢闯荡是好事呀,小时候你和我哥不还一起怂恿我去少林寺拜师学艺么。”
“别逗闷子了,我和你姐夫都快愁死了。你不是研究这行的吗,给支支招呗。”
我继续吐槽:“好啊,直接老虎凳辣椒水:啐,你小子学是不学?——老祖宗几千年传下来的偏方,百治百灵。”
“别闹!我和你姐夫想问你的意思是:该把咱家孩子往游戏这圈的哪个方向培养?你不是做游戏这行的么,想听听你意见。”
我这才认真起来:“姐,这次是换你别闹了吧?”
“姐正经问你话呢,听说这行挺赚钱的,看人家直播,那么不大点孩子就一个月几万几万地挣……”
我沉默了,不知该怎样回答她。
图片摘自新闻《12岁小学生直播LOL月入3万其母办理退学》
然后表姐开始滔滔不绝起来,显然是做过充足功课的。据说她家孩子《王者荣耀》打得不错,参加过几次比赛都拿了名次,还挣了千把块奖金回来。于是她把孩子未来定位在三个点:1.直播主播、2.电竞选手、3.电竞专职高校。在她的预期里,孩子走上无论哪条路,都能轻轻松松地月入过万。要是再出个国打个比赛拿个冠军什么的回来,全家人就一步从小康迈入小资了。
一个很美好的愿景,然而未来真的会这么励志吗?
先说直播
如果你问有没有成功的年轻人,我当然没法否认;但如果你问青少年是否应该从事直播这一行业,我其实是否定的。
青少年从事直播行业的问题在于,他们往往只看到了成功的光鲜,而没看到失败的黯淡,多少主播的直播间只有寥寥数十人,甚至几个人,即便这样坚持几年你也会继续做下去吗?你的直播间能不能火,有些时候并不见得是你玩游戏玩得有多好,而是你懂得经营自己,积极与观众交流,或是搞一些有的没的荤段子。但即便这样,仍然需要一些玄学辅助,才能有一丝希望。
直播间里的人只有个位数,这才是绝大多数主播的现状
何况,如今的直播平台并不注重对于主播的培养,他们通常玩的是大主播之间的交易,因为看直播的观众就那么多,用户市场已经趋近饱和,一个主播火了,那同领域别的主播人数势必就要降低。这个新行业的红利期早已过去,如今已经变成了红海甚至死海,连一片叶子都浮不起来。想在这种条件下进场还能走红暴富的,不如把希望寄托在福利彩票吧。
再说电竞
常有人说:为了理想,为了兴趣,为了爱好,我什么苦都能吃;也有人说:天道酬勤,我只要下比别人一百倍的工夫,一定能获得成功。在我多年来对学生玩家们的采访里,这两种是最美好也是最普遍的观点。
然而我最常见到的事实是:一、梦想照不进现实,尤其是把爱好当成职业,你会丧失自己的爱好;二、天道并不酬勤,生活并不是励志故事,那些每天都在既努力又卑微地活着的人才是世上的大多数,你并没有什么特别。这就好比学校里每个男孩子都喜欢打篮球一样,个个都梦想着成为灌篮高手,然而最后别说去NBA了,能进CBA的又有几个?
包括成为职业选手,也只是少数依靠玩游戏养活自己的玩家,更多的是战队的非正式队员,他们只能拿着微薄的工资成为正式队员的陪衬。很多热爱游戏的玩家觉得自己也能像那些参加大赛的选手一般风光,并不是没有这种可能,而是能够成功的毕竟只占极少数。绝大多数所谓“通过打游戏赚钱”的人,都是游走在代打代练这样的灰色领域。
总之,以电竞作为职业且活得体面,终究只是一个比彩票中头奖概率更低的偶然事件,不要在所谓的“俱乐部”、“孵化器”、“专业班”等地方虚度三四年光阴后才意识到这一点,到那时就太晚了。
最后,是电竞专职高校
这是最有意思的话题,也是水最深的话题。
表姐给我看了去年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发布的《关于做好2017年高等职业学校拟招生专业申报工作的通知》,公布了13个增补专业,其中包括“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代码670411,属于教育与体育大类下的体育类。这意味着未来“电竞专业”将成为正式教育的其中一部分。
然后她又给我看了许多招生新闻——2017年6月2日,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最先弄出了动静:与成都电子竞技协会签订协议,开设“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已经开始正式招生。 另外,今年中国传媒大学也开设了电竞方向的专业,即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娱乐方向),主要培养游戏策划和电子竞技运营与节目制作人才。
表姐显得非常兴奋,仿佛听说了新大陆的伊莎贝拉女王,而她的孩子正是未来的哥伦布。
然而,这并不是新大陆,只是一张画出来的饼而已。
我毕竟在行业里做了将近20年,世间百态几乎什么都见过了,类似这样的画饼可说是屡见不鲜,每隔几年就会出现一次,而且大都换汤不换药,连点新鲜感都没有,差评。
认清这个事实吧:任何高校专业,如果没有上下游的行业生态支撑,一概都是耍流氓。
许多人喜欢拿电子竞技和足球篮球比较,在体育运动领域没问题,但在高校专业择业上,就完全没有可比性了。体校从孩童时期开始重点培养定点发育,高校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各领域的专业联赛赛事任职,是一套一条龙的上升通道,有的还能拿到事业编制和参公待遇,可电竞行业呢?看似辉煌的赛事背后,简直是比上个世纪的高考更激烈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拿配音行业举例,上译厂从1998年就成立了下属的上海译影艺术专修学校,专门培养影视配音人才。中国传媒大学也于2003年开始在外语学院招收影视剧译制专业,课程以英语基础课和文科基础课为主,高年级会有一些影视节目制作、影视翻译方面的基础课,但是课程的专业性和实用性都不强。然则目前一部译制片的译制费大约为5万元,和这些大片动辄几亿人民币的票房相比,这个数字着实显得有些尴尬。再算算一年有几部国外大片进账,行业整体境遇显而易见。
目前流行邀请明星配音,更缩窄了这一行业的生存空间
对于就业问题,有影译界老前辈坦言:“我告诉他们想学配音的,把这个当成爱好还行,但是如果想要指望这个吃饭,还是不行。现在很多人办配音培训班,我没去,这有点耽误人家的青春,市场需求摆在那里,以后这些孩子的就业问题怎么办?”
这就是现实,无奈的现实。
我深吸一口气,把想说的话高度浓缩概括了一下:
我认为,目前国内绝大部分热爱游戏的青少年 (包括他们的父母) 并不具备规划自身未来的能力,他们很少想过,如果直播没人看,如果比赛打不赢,如果职业不成功,接下来还能做什么。当他们真正凭自己意识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往往已经晚了。
这样比较的话,老老实实完成学业显然是更保守但也更正确的方法。毕竟国内的应试教育模式摆在那,学历仍然是步入社会的敲门砖。当你在大学里学会了基本的编程、美术设计、写作策划、商务外语等等……将来毕业后可以随便去给游戏公司或媒体投简历,能做的事情大把,待遇通常也不会低。
然而,从表姐描述的字里行间,我能深深体会到一种中国父母那传统的“望子成龙”的急切——不,甚至可以说是急于获得投资回报的饥渴。她觉得自己已经找到了一把一步登天的钥匙,一张即将开奖的头等彩票。她仿佛已经看见,自己的孩子戴着耳麦、开着直播,像郎朗弹奏钢琴一样优雅地敲击着键盘,然后屏幕上就不停地飞舞着飞机与火箭,日入斗金。她则站在一旁像钱夫人一样吃吃地笑——今夜做梦也会笑的那种笑。
我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去破坏一个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更何况,这个憧憬是有概率实现的。万一扼杀在我手里,事后追究起来,我赔不起。
末了,我唯有一声叹息,轻轻敲下几个字回复她:
没问题,姐,你开心就好。
关于作者D·S:20年游戏媒体老兵,毒舌批评人。